又到中考录取尘埃落定的时节。
身边几位朋友家有初三娃,我始终没敢主动打听成绩或录取结果 —— 怕平添不必要的压力。
直到昨天录取结束,他们或是发了朋友圈,
或是主动聊起,那些藏在分数背后的故事,
倒让我生出不少感触。
第一个家庭的孩子,小学时成绩中等。
初中没选家门口竞争激烈的名校,转而去了一所新办的小规模初中 —— 那里生源虽杂,氛围却宽松自在。或许正是这份舒展的环境,让他在相对弱势的土壤里攒足了自信。用孩子的话说,“从没想过能摸到八大的边”,最终却凭着指标生名额叩开了四大的门。难怪家长笑得分外灿烂,眼角的纹路里都盛着惊喜。这倒让我想起:有时候做 “鸡头”,未必不如当 “凤尾”,舒展的成长空间里,自信比什么都金贵。
第二个家庭的孩子,就守着家门口的学校读书。
初二前常年稳坐年级前二十,可初三时状态起伏,成绩一路下滑。没想到关键时刻却铆足了劲,把最好的发挥留到了中考,稳稳录进了心心念念的四大名校。这孩子让我明白:扎实的基础是底气,稳定的心态是关键。可话说回来,升学这事总带着点玄妙 —— 平时的周测、月考、期中期末考,终究是过程,最后那一哆嗦才作数。这般 “胜者为王” 的残酷里,又藏着几分命运的偶然。只是人生路远,眼下这点颠簸,再过些年回头看,大抵也成了不值一提的小涟漪。
第三个家庭的孩子,一直是众人眼里的优等生。
妈妈总以他为傲,朋友圈里时常九宫格晒出他的 A + 成绩单 —— 作为旁观者,都能感受到那份扑面而来的压力。他本是奔着深中去的,可这次不知是压力过载还是一时大意,成绩不如往常,最终录进了八大。对他而言,这结果显然不够如意。这让我警醒:初中孩子正值青春期,情绪本就像风中的秋千,忽高忽低。家长若总跟着孩子的成绩悲喜,把分数当作情绪的晴雨表,难免会给他们添上额外的枷锁。
最后想对自己说:
谁家不盼着孩子能走进理想的校园呢?只是求学这事,终究要放平心态 —— 凡事尽心尽力就好,得之锦上添花,失之亦顺其自然。
毕竟成长这条路,从来不止 “名校” 这一条风景。
胜亿配资-配资公司有哪些-全国排名前十配资公司-线上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